查看原文
其他

在这样的世界,做个安静的好人并不容易

2016-08-07 罗东 新京报书评周刊

微信ID:ibookreview

『阅读需要主张』


按:当你结束一天的忙碌回到家,回到一个看似自由的静谧场所,世界安静了下来。可能吗?一旦你几乎“无意识”地打开网络,一个纷乱复杂、喧嚣动荡的世界被再度打开,你无所遁形。多元的背面是混乱,在这样的世界,做一个安静的好人,并不容易。为什么会这样?

 

花里胡哨的“现代性”、“后现代性”或“后后现代性”回答不了这个问题。当我们拿着这个困惑问历史学家许纪霖时,他说我们的社会“礼崩乐坏”,人与人相互猜忌,公共空间里不能好好对话。我们需要一个正派社会,这样才能有正派的个人,而面对这个变动的多元世界,我们只能锻炼出一种平衡能力来和这个世界和解。


许纪霖

历史学家,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,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的研究。上世纪80 年代以来,他持续关注社会文化热点,撰写大量观点独特的文章,兼有论文的严谨和散文的灵动,在历次重要的思想论争中均有不容忽视的声音。


采写 | 新京报记者 罗东



暴力

没有“礼”,只有“力”


更多时候,语言暴力不是出现在强者与强者而是弱者和弱者之间。

——许纪霖


新京报:而今不少人在网上发言,遭到谩骂和攻击,精神时刻感到紧张。你提到过,这种互联网中的攻击是一种“软暴力”,你怎么理解这类暴力?

 

许纪霖:在文明社会,特别是到了互联网时代,我们每个人经常受到的伤害,更多的是软暴力。这种软暴力就是语言的伤害。

 

语言暴力实际上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,是一个替代物。过去,一言不合,就可能要决斗了。野蛮人有野蛮的决斗方式,文明人有“文明”的决斗。我们不再是通过肉身而是语言搏斗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进步。但语言伤害也是一种伤害,尽管没有伤害到你的肉身,却会伤害到你的精神、灵魂和尊严。

 

新京报:为什么在互联网中会变得这样盛行?

 

许纪霖:在互联网,很多人是处于一个匿名的状态。熟人间的语言伤害很困难,还要戴一套面具,最多是一种“腹议”。伤害是有限的。但最大的伤害来自于陌生人,他可以发泄,但不会因此而承担责任。

 

今天在互联网上的各种各样发泄和谩骂,都是一种匿名的状态。特别是,社会有一种压抑机制,使得人们的正常表达无法表现,不同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压抑感,充满一种戾气。这种戾气有时不敢向那个压抑机制挑战,而是向弱者倾泻。所以更多时候,这种语言暴力不是出现在强者与强者而是弱者和弱者之间。

 

新京报:互联网的技术使得个体免于约束,骂了什么人,不用为此而承担责任。在你的理解中,这是怎样的社会状态?

 

许纪霖:我们缺乏的是一个“讲理”的社会。照理说,文明社会是讲理的,即使有利益和价值冲突,但不要紧,可以通过讲理来相互交流或斗争。

 

很可怕的是,现在相互之间比的不再是理,而是力,即power。这个力就看谁的语言更激烈、更极端、分贝更高、气势更强。掌握了气势,就以为掌握了真理,以压倒性的阵势来呵斥甚至是谩骂对方。这是今天的语言暴力。在过去,贵族社会也好,熟人社会也好,还有一套“礼”,但今天是礼崩乐坏。一个没有礼的社会,一个不讲理的社会,最后只能充满各种力。


暴力纯真

正派人构成正派社会


社会中有更多资源和财富的人如果是正派的,我们这个社会才会重新回到纯真年代。

——许纪霖


新京报:谈了语言暴力,我想起你多次提到“纯真”的概念。你把它看成是最高的价值,也是一种相处之道,如何理解?

 

许纪霖:纯真有多种不同的理解。第一种理解是童心,就是人性最淳朴的状态。按照儒家的看法,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人心本是善的。人到底是善,还是恶,暂不去说,但我们都说小孩子都是纯真的。皇帝没有穿衣服,只有小孩子才会说,而那些大人们由于利益的顾忌就不敢说,还指鹿为马。

 

第二种理解在我看来,就是一种单纯质朴。你有没有发现,今天中国人心机变得很复杂?这个复杂,不是人心变坏了,是这个社会变坏了。遇到倒了的老人,不敢扶,哪怕是熟人,也不能完全相信。相互之间,睁大了眼睛,相互提防。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,几十年的政治运动,相互残杀,使得人心变得更加复杂,缺乏一种纯真的心。

 

新京报:不是个人的人心变坏了,而是社会在变坏,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看法,因此首先是需要改变整个社会吗?

 

许纪霖:谁不想做正派人?但只是被逼迫于越来越不纯真,心机越来越复杂,通过不正派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。因此首先要让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正派的社会,只有在正派的社会才能出现更多的正派的人。

 

正派的人,不是说每个人都是雷锋或君子,而是说做事有分寸,做人有底线。每个社会都有坏人,但到底是正派的人还是非正派的人主导了社会?我们有很多正派人,但主导不了风气。从这点而言,首先需要一个纯真的社会,才能有纯真的心灵。但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故事。倒过来也可以说,首先要有一个纯真的心灵,即使社会不正派,我们也守住自己的伦理道德底线,做一个正派的人,然后更多的人做正派的人了——特别是社会中有更多资源和财富的人如果是正派的——我们这个社会才会重新回到纯真年代。


开放

需要“平衡反思”


没有自我,就没有和解,你就完全被外在俘虏了,完全的“他者导向”。

——许纪霖

 

新京报:不管是暴力,还是纯真,都不是中性的,一个“恶”,一个“善”。面对善恶的问题,我们较容易得出判断。但而今的世界,从古今观念、中西价值、左右立场、到性的取向等,都是多元的。想问你一个更大的问题,在这样的世界,个体如何来平衡这些多元?不管是看你的文章,还是在网上听你的讲座,都能感受到你很强的“平衡力量”或者说“平衡感”。

 

许纪霖:在当今的世界,有着各种各样的冲突,价值的冲突,利益的冲突,比如中西文化价值的冲突,古和今的冲突。但我的一套价值观告诉我,最好的是“中道”。这也是儒家所信奉的。真理不是为某家某派所独断的,真理存在于各种对立冲突的时代和学之中,所以要取“中道”。这个“中道”,不是“乡愿”,不是“你好,我好,大家好”,也不是一个数学的平均。

 

那么,“中道”就需要你所说的平衡感。罗尔斯在《正义论》就讲,需要一种平衡反思的能力。他说的平衡反思是指在一套抽象的理论和具体的应用上,互相检阅。我把它借鉴过来,就是说,面对传统价值、现代价值、西方价值和中国价值,没有哪一个价值是垄断了真理的。

 

我们需要一种平衡反思的能力,对各种不同的价值都需要一种批判性和反思性的继承。互相批评反思,来获得我们的“中道”。这种平衡感因人而异,但对于一个开放的心灵来说,这种多元的平衡感,是一种能力。

 

新京报:在这样的一个时代,需要平衡能力的地方或许还很多,对于个人来说,该如何来平衡外在制度、环境和个人之间的关系?

 

许纪霖:今天的这个时代,实际上大部分人是不问这个问题。大家只问一个问题:成功。成功是外在的价值和指标,谁成功谁失败是一套世俗标准,但很少有人问一个东西:什么才是真我?是什么让我自己幸福快乐,让自己能够安下心最后立于命?

 

我说如何安身立命,实际上提出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。安身立命本身是一个具有宗教意味的问题。但在这个社会,大多数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,所以我是在世俗意义上来讨论安身立命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我们要寻找自我,这个自我和外界当然也有某种平衡,它需要妥协,也需要和解。但有一个东西是不能失去的,那就是自我。没有自我,就没有和解,你就完全被外在俘虏了,完全的“他者导向”。所以在今天这个时代,首先需要寻找自我,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所在。


本文刊载于2016年8月6日《新京报·书评周刊》B08版。作者:罗东;编辑:小井。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



赏给坚持原创的书评君一个可爱多?



8月6日《新京报》B01版~B12版

点击图片直接浏览

「主题」B01 |  不过桥的七夕,漫步双行道

「主题」B02 |  从西渡到下凡,作为情感革命的“恋爱”

「主题」B03 |  神圣光环褪去,“浪漫爱”如何化归日常?

「主题」B04 |  刘守华:在故事的善念中安身立命

「主题」B05 |  对话刘守华:为什么中国没有《格林童话》?

「文学」B06 |  纳丁·戈迪默:一本书必须是一把冰镐

「文化」B07 |  杨周翰:一个中国文化人的灵魂

「思想」B08 |  对话许纪霖:没有一种价值垄断了真理

「社科」B09 |  理解民主:完美的精英统治不过是一种幻觉

「新媒体」B10 |  在平庸的时代,想象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

「书情」B11 |  书香神州

「人物」B12 |  真正好的世界,答案在人



直接点击 关键词 查看以往的精彩~


脱欧 | 大鱼海棠 | 帕慕克 | 龙榆生 | 逃离北上广 | 精英教育 | 未来图书馆 | 一流大学 | 冰与火之歌 | 奥兹《S.》 | 狗肉节 | 奥威尔 | 文艺青年 | 欢乐颂 | 黄永玉 | 阿列克谢耶维奇米有故事 | 杨绛 | 网络直播 | 高考 | 国学 | 大嘴川普 | 民国试卷 | 2015年度好书 |  颜值 | 史铁生 | 冯唐 | 老炮儿 |《斯通纳资中筠 |《海瑞罢官》| 性解放 | 《我的奋斗》| 钱穆 | 孔飞力 | 奇葩翻译 | 剩女 | 弟子规 | 小王子 | 《红楼梦》|钱理群 | 中国式好人 | 阿加莎·克里斯蒂 | 大凉山



点击图片

购买新京报书评周刊特别定制版《阿城文集》~

或者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~


- E N D -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